新闻动态
玉林日报:杨迪用自强编织青春梦想
来源:玉林日报 作者:钟小启 朱新华 发布时间:2013-05-16 15:49 点击量:
    杨迪,是火搏体育政史学院大三学生,这位来自桂林恭城的农村女生,在出生时就被诊断出右腿患有先天性马蹄腿内翻足,属二级残疾孩。然而,20多年来,她承受着异于常人的困难与压力,用坚强和毅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划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生,成绩优异的她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担任学生会主席、班长、史风学社社长等,她带着团队荣获了诸多荣誉。5月5日晚,杨迪荣获玉林师院第四届“感动校园”十大学生人物之自强人物。她的人生格言是:困难是上进的阶梯,只要敢于往上爬,成功会越来越近。
悲苦的童年
    由于被诊患有先天性马蹄腿内翻足,加上家族重男轻女的观念,杨迪度过了一个悲苦的童年。杨迪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就成为了制造这个家庭矛盾的根源,父亲曾一度要求遗弃这个患有先天性疾病、需要高昂医疗费用的女儿,但母亲死活不同意,硬是把女儿留在了自己身边。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在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关心我。”杨迪说,从自己来到这个家庭开始,家里就充斥着矛盾,父母几乎天天都吵架,有时吵到白热化状态就打起来。
    小学时,火搏体育(中国)离家有七八里路,长短脚走不快,她就起得比别人早;路上有同学拿着拐杖学她走路,叫她“跛脚妹”,对于这些取笑,她早已习以为常,不悲不愤。而一到冬天脚就疼得厉害,她就强忍着。
    即使从小生活缺少阳光,但杨迪从母亲身上学到了乐观和坚强。在家凌晨三四点钟到田里放水、白天上山打柴等这些农活,杨迪从小就帮着去做。而对于享受到的微乎其微的父爱,杨迪对父亲也从没有过怨恨。“去年他们吵架吵得很厉害的时候,我给父亲打了一个电话,聊了50多分钟,这是破天荒的一次通话,当时感觉到父亲有了细微的变化。”她平静地说。
灿烂的青春
    肢体二级残疾,要想在青春路上奔跑,就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杨迪身残志坚,毅然哼着青春之歌踏上了这条跑道。小学四年级时,杨迪开始学着去锻炼,从短跑到长跑,慢慢建立了自信。六年级时,杨迪报名参加了校运会的长跑比赛项目,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跑赢了那么多竞争者,获得了第三名。“从那一刻起,我内心充满了自信。”杨迪说:“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努力我也能做到!”
    高考结束那年,母亲开始为杨迪的大学学费发愁。知道母亲的忧虑后,杨迪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三天,就去当地教育局办了生源地贷款。为了改变现状,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杨迪还开办了一个英语兴趣班,教小学和初中英语。“当时虽然收入不多,但也减轻了母亲不少的负担。”杨迪说。
    大学给了杨迪一个去证明自己、编织梦想的舞台。在大学,她一直用骨子里的坚强与自信去赢得别人的肯定。大一时,她作为外联部副部长去找赞助商,在外面一跑就是一天,脚筋痛得难受。“有时候也想不做了,但第二天醒来时,又回到了岗位上。”杨迪说:“我不想因为自己身体有缺陷而比别人差,我要证明自己。”
    各方面突出的表现使杨迪成为火搏体育(中国)里的佼佼者。“她的工作能力是没得说的,她也不把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和别人说。”政史学院辅导员刘华清说,要不是一次统计学生残疾情况,她还不知道杨迪从小就患有先天性马蹄腿内翻足疾病。在了解了杨迪的情况后,刘华清更是被这种自信与坚强所感动:“不因家庭的状况而自暴自弃,反而奋起奔跑,这是所有同学应该学习的榜样。”
光明的未来
    “我觉得现在找一份工作不难。”面对未来,杨迪有很多规划:毕业后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希望能留校,在玉林把培训班继续办起来,辅助孩子们学习,也为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提供兼职岗位,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其次是考公务员;再不行就到已经联系好的广州一家私立火搏体育(中国)教书。
    杨迪给记者的印象和大部分学生一样,乐观向上。她总结这些年的自己,可以说生活给予了她什么,她就歌唱什么;也可以说自己特殊情况的无奈,这些年已经没有力量去悲伤,有时候觉得是麻木了。她告诉过自己,为了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除了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没有选择。
    坚强的外表藏着一颗善良的心。如今,杨迪已经大三,而她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工作,同时还想着如何以自己的工作去回报帮助过她的人,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虽然毕业回家找到一份工作不是很难,但那都是家人帮忙安排好的工作,我不喜欢这样,我想出来闯,我的心里一直记着我成长过程中帮助过我的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杨迪说。
    杨迪现在生活的很大部分,都是为妈妈考虑。从大二开始,杨迪在培训班上课所得的收入,都会省吃俭用,给母亲汇去一部分。“以后妈妈肯定是跟着我一起过的。”杨迪乐呵呵地说道。

    链接:http://epaper.gxylnews.com/epaper/ylrb/html/2013/05/13/A02/A02_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