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王卓华:“三月三”及其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
来源:通识教育中心 发布时间:2017-03-06 16:08 点击量:
    2月27日晚, 博雅大讲坛第128讲之“三月三”及其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在我校东校区学术报告厅开讲,此次讲坛由我校副校长王卓华教授担任主讲。
    本次讲座主要从三月三(上巳节)的由来;汉族上巳节风俗;上巳节与人文诗歌;二月节上巳、寒食、清明;三月三等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五部分展开论述。
    王卓华说到,阴历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歌节,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侗族多于三月三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也称“花炮节”。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情人节”,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他在介绍上巳节时,首先讲述其定义:上巳的“巳”,是地支之一,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
    此外,王卓华引用《论语》中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来描述上巳节的情形。他提到,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在我国古代,上巳习俗节俗活动种类已臻完备,从而缀结出我国最大、最完备的野外游乐节日。
    最后,王卓华总结道,三月三上巳节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一样,节日习俗根植于历史文化和各民族民间生活习惯,不仅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且其蕴含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早已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中,并成为我们存在的方式和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