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萧正洪博导莅临我校讲学
作者:韦珊钰 黄秋洁 发布时间:2015-06-23 09:01 点击量:
         6月19日上午,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萧正洪教授莅临我校东区学术报告厅为政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子作了一场主题为“真伪之间——历史学研究中的文本解释”的讲座。讲座由火搏体育(中国)副校长李伟中主持,发规处、政史学院领导、老师与同学们一同聆听了这场讲座。
    讲座伊始,萧正洪从他所带的博士生写的“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这一论文引出了历史文本中的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是否对立的问题。接着,他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科学主义是在中世纪时期为了反愚昧而产生,它的表现是“无限边界,唯一标准”,然而历史是以人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不能完全用科学解释,最后得出在历史学研究领域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两者可以兼容的观点。他认为两者有四个共性,即历史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探求真实的历史;历史文献具有主观性质;不同历史文本表示的内容不一样;对不同性质、形式的文本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萧正洪基于这四个共性,从历史的真伪问题、价值观问题引出解读文本的两种方法: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期间,他重点阐述了科学主义,他介绍了科学主义的两种表现及三个“容易”。两种表现为无限边界、唯一标准。三个容易是:容易导致进化观,容易导致简单决定论和因果论,容易导致实证主义。
    萧正洪还提到了文本产生的过程与后人阅读的过程存在差异问题,即“间距化”。他通过列举司马迁写史等例子进行分析,得出产生间距化的四种可能性:文本作者的记录超越现实;文本作者的选择性记录偏离完整的事实;文本作者当时有特定的叙述对象;文本的产生过程有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
    最后,他用“古代祈雨”的案例分析阐明学生应怎样看待文本,并得出核心观点:研究历史不是为了证明它是否科学,而是为了解释它为什么存在。